【真情人社】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风采展示之二
发布日期:2021-08-13 20:38 浏览次数:


财源街道位于泰安市中心城区,辖29个社区,企事业单位4954个。近年来,财源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网格化党建服务模式,畅通联系好服务群众“最后一纳米”。积极探索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律,全力调解化纠纷,温暖人心促和谐。让劳动者维权有依靠,实现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全覆盖,切实维护了劳动关系和谐,取得了良好效果。2021年街道人社所荣获“泰安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全市人社系统优秀窗口”光荣称号。

一、加强领导,保障工作基础。一是健全组织机构。与驻地单位实现共驻共建,不断完善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了“街道-社区-企业”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在街道成立了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在社区建立“社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站”,负责本辖区内用工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指导辖区50人以上规模企业建立调解委员会,20-50人中小企业成立调解小组,为20人以下微小企业配备调解员,筑牢劳动争议处理的“第一道防线”。街道还聘请律师作为专职调解顾问,随时为街道、社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配合街道开展调解工作。二是升级服务平台。街道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对街道调解中心、社区调解站进行改造升级,实现调解的智能化服务。在民营企业集中的万达广场,街道成立了万达商圈党委,并建立了商圈调解工作室。全部落实“六统一、五上墙”要求,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必要的办公办案设施设备,使街道、社区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精准的服务,实现了服务平台的标准化。三是加强工作室品牌建设。先后在街道办事处、万达商圈党委,建立了财源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小和”调解工作室,取“和谐”“和为贵”之意,亦与街道人社所所长、优秀调解员贺乾同志——小贺谐音。仅1至7月,街道调解中心及“小和”工作室就处理12345热线1064条,其中农民工欠薪 354条,涉及农民工694人。共追缴欠薪1000多万元。6月16日,在东七里社区迎接了省人社厅为迎接国务院农民工工作督查的准备工作进行的督导。负责热线回复的李洪伟同志嘴都生了泡,嗓子也哑了,但无怨无悔。贺乾同志处理国务院平台案件常常加班至深夜。当看到农民工拿到工资回家过年的喜悦,有的还送来了锦旗表达谢意,顿时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成就感油然而生。街道力争把“小和”调解工作室打造成财源的“红色”品牌,带动党员增强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参与到人民调解工作中来。

二、注重创新,提升服务能力。财源街道提前介入,注重创新实践,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升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落实重点监控。维护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根治欠薪工作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为此街道未雨绸缪,早动手、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依据掌握的情况,把容易产生拖欠行为的行业、区域纳入专项检查的重点,特别是建筑领域,实行动态监控。今年5月,由街道调解中心、城建办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先后走访中南建工财源门、财源居项目等11个工地,开展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回头看”,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办、解决。二是推动调解网上办。为提高劳动纠纷转办效率,街道积极推广“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在线调解服务平台”,开展“互联网+”,推动调解网上办。把在线调解服务平台二维码,发送至街道企业微信群,“财源政企通”,并广泛张贴。申请人通过微信扫码可直接进入调解平台,经实名认证后即可在线完成填写申请表、上传证据材料等步骤。如果符合条件,街道调解中心安排专门的调解人员对争议双方进行线上或线下调解。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也为用户免去了奔波之苦。仅上半年,街道调解中心通过平台,成功网上调解10件。三是构建网格化管理。街道建立了“定网分类”走访制度,街道调解中心工作人员、网格员按季度定期进行排查走访。按照50人以上规模企业、20-50人之间的中小企业、2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分三类进行排查,便于根据企业特点做好跟踪服务;实行“访、宣、查、帮”四位一体走访模式,即在走访企业的同时,将宣传资料送达企业手中,检查企业的劳动合同、医保、工伤、社保的建立情况,帮助企业完善用工手续等。仅2021年1-7月,在走访企业的同时现场为企业解决各类矛盾56件,督促企业补签劳动合同165份,追缴企业社保欠费近50万元,预防了劳动纠纷的产生。

三、完善机制,提升专业素质。一是完善调解工作机制。为了加强基层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按照区人社局的统一要求及部署,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程序》《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工作职责》《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行为规范》等工作制度公示,以此来规范调解工作行为,接受群众的监督;规范了调解工作的业务流程,分别制定了街道调解流程图和企业调解流程图,为企业及员工办事提供清晰的业务经办过程;坚持每日排查矛盾纠纷防控机制,认真落实街道人社、信访、司法、人民调解、援助律师“五位一体”的排查、化解、回访、分析、预防“五步工作法”,及时将各类劳动争议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调解受理登记、调解处理、告知引导、回访反馈、档案管理、业务培训、统计报告、工作考评等制度;规范案卷存档制度,做到一事一案,一案一卷,做好劳动争议调解案件卷宗和工作档案的归档工作,留存备查。二是积极宣传调解工作。为了不断扩大基层调解中心的影响力,将调解中心的牌子悬挂到街道、社区醒目位置,便于前来办事的居民及时了解机构设置情况;将调解组织的工作规范、机构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制成《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指南》,在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发放,宣传调解中心的服务职能;自制《财源街道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宣传手册》,向企业发放“政策大礼包”1500余份。宣传调解中心的服务职能,并提高调解组织的社会认可度。街道调解中心及“小和”工作室秉公执法,为民讨薪的事迹先后被学习强国、齐鲁晚报齐鲁壹点APP、和美泰山等媒体报道。三是提升调解队伍素质。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社区、企业共5人取得了调解员证。街道不断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邀请调解专家和律师到街道授课,使调解员懂方法、会技巧、有手段。通过“以案说法,观案学法”的培训方式,提升调解员的实际操作水平。


信息来源:泰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