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是统筹城乡就业、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重要民生实事,山东肥城顶格部署、压实责任、全力推进, 让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携手同行。
“五一”,劳动者的节日。这天早上7点,年逾六旬的刘老汉按时来到了翦云山上,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用脚“丈量”着齐长城。时而弯下腰取块山石,培在残缺的长城上。刘老汉名叫刘汉荣,今年已经62岁,山东肥城市潮泉镇柳沟村村民。“习惯了,早上起来爬爬山、看看景,一整天舒服。村里给我的这个活儿,简直是让我享清福啊。”刘汉荣说着说着就笑了。 刘汉荣是典型的农村大龄人员,他口中的“这个活儿”,是齐长城巡护员。今年4月初,他经过个人申请、资格审核、民主评议和岗前培训,成为肥城市首批齐长城巡护类乡村公益岗的一员。“锻炼养生也发工资。工资是按小时算的,每小时19块,一般情况下每天工作1个多小时。这样算起来,每个月能有800来块钱。”刘汉荣很满足。 按照计划,肥城市今年将创设3770个城乡公益岗,重点安置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岗就业促进城乡低收入群体共同富裕。“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是统筹城乡就业、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重要民生实事,我们必须顶格部署、压实责任、全力推进。”肥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局长刘文东说。 速度就是效率,成效彰显担当。专项行动启动以来,肥城市相继召开市、镇、村三级干部会议,把实施公岗行动列为“市长工程”、镇街区和村(居)“一把手”工程,层层分解任务并定期督导。肥城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动挑起担子,组织基层人社所长开展业务培训,划分镇街区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全市600多个行政村一体化部署、一体化实施,宣传发动、组织报名、资格审核、民主评议、公示备案、岗前培训,一周内集中完成。肥城公益岗位行动跑出了“加速度”。截至4月底,全市已开发乡村公益岗位3050个,3050名乡村困难群体已通过公益岗位实现就业。 如此大规模、大力度创设公益性岗位,在肥城尚属首创。而这项重大民生安排的关键点有三个:岗从哪里设、人从哪里选、钱从哪里出。聚焦这三大关键,肥城市就业部门“一竿子插到底”,通过集体座谈、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征集各镇街区、村居群众和部门单位的意见需求,本着“需开发尽开发”“需安置尽安置”的原则,聚焦中心工作、整合现有资源、长期临时统筹、紧贴地方特色,先后设立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事业、设施维护和社会治理五大类岗位,包括服务乡村振兴、卫生防疫、扶残助残、村容保洁、安全应急、治安联防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齐长城巡护等特色公益性岗位,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在开发岗位上,我们镇很多村都设立了综合岗。从事综合岗位工作的人员可以说是村里的多面手,平时管管村里的治安、巡山防火,出现疫情就防疫、到了汛期就巡河,哪里有任务村里就把他们调整到哪个岗位,这样用起人来更灵活机动”。王庄镇民生服务中心主任、人社所所长陈培庆说。 在人员选聘上,乡村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农村残疾人、农村大龄人员等群体,城镇公益性岗位则主要安置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城镇大龄失业人员。为了严把选人用人“入口关”,所有村居都严格按照个人申请、“两委”审核、民主评议、公示备案的程序,确实把最需要帮扶的人选出来、聘进去。为了彻底消除“优亲厚友”、人情关系等现象,镇街区还安排包村干部全程参与、现场监督。 安置3700名就业困难群体走上公益岗位,带来的是这些群众的保障问题。在公岗补贴资金筹措上,肥城市委、市政府确立走“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思路,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以及一般性支出,配套预算3600万元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支出。“为更好保障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权益,我们将为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购买每人每年不低于60元的意外伤害商业保险,使其安心工作。”肥城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于茂平说。 小岗位蕴含大民生,公益岗正在释放惠民效应。“两菜一粮”是肥城市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近年来规模、产量、效益一直稳步上升,种植面积达到16.5万亩左右,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两菜一粮”主导村之一,王庄镇邓庄村因地制宜设立了“设施维护岗”。从事该岗位的李春库是全村的“小能人”,平日里就经常帮助群众维修各种农具,从事这项工作后,每天到田间地头转转看看,哪个灌溉井需要维护了,谁家的农机具需要维修了,他手到擒来。“以前半天干活半天侍弄设备,有时候水泵坏了还要拆卸下来去镇上找人修,费力费钱更费时间。现在有了春库专门负责农用设施维护,我们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搞蔬菜种植了。”种植大户,邓庄村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冉凡明说。 同样,在王庄镇海子村,60岁的颜金兰从事卫生防疫分管区域的卫生,遇到组织核酸检测,她还要在采样过程中多次不间断消杀,对核酸采样点全面彻底消杀。“我年龄大了,身体不好,没法出去打工,也靠不住。有了这个活儿,既能在家照顾老伴儿,又能挣钱补贴家用,真的挺好。感恩党的好政策。”颜金兰说话间透露出满满的幸福。 五月的鲜花怒放,桃都肥城韵染了温馨的故事。如今,在卫生防疫一线,在志愿服务前沿,在荒山护绿现场……处处显现着公益岗位人员忙碌的身影。“桃都公岗”已成为肥城一道靓丽风景,携手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并肩同行。(纪宗玉 周强 于敏) 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