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人社】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风采(五)
发布日期:2022-06-02 15:22 浏览次数:

仪阳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是肥城市新兴产业发展和东部新城建设的主战场。辖6个社区、4.6万人,企业66个。近年来,因项目建设等因素诱发劳动人事争议案多量大。为共同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街道积极探索创新,成立“暖心无忧仪家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按照“上下联动、综治协调、公众参与”的原则,切实推进劳动争议案件诉调对接机制建设,架起了为民服务的连心桥,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上下联动、凝聚合力,强化基础保障。一是健全组织架构。建立健全“街道-社区-企业”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在街道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在6个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成立“社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站”,负责本辖区内用工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园区成立政法服务先行区,整合公安、司法、律师等专业力量,全面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形成街道总抓、社区与企业联动配合、齐抓共管的预防应急新格局。二是完善基础保障。先后投资20万元对街道调解中心进行改造升级,总面积达350平方米,设立调解室、接待等候区、咨询受理区,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必要的办公办案设施设备,实现调解的智能化服务。同时,制定预防宣讲、告知引导、调解登记、调解处理、回访反馈等工作制度,建立重大集体劳动人事争议应急调处等机制,全部落实“六统一、五上墙”要求,使街道、社区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精准的服务,实现了服务平台的标准化。三是配强调解力量。配备9名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窗口业务骨干,成立仪阳街道“连心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品牌工作室,合理引导当事人选择权利救济渠道,实行“统一受案,归口处理”。搭建劳动争议调解网格,在每个企业、村均设立1名网格员,为群众、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接待咨询,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实现不出村、不去企业解决问题。





二、创新机制、强化预警,提升调解成效。仪阳街道始终注重事前预警与疏导,关口前移、下沉服务,及时将争议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一是关口前移,畅通渠道。坚持将劳动争议调处程序关口前移,实现劳动纠纷源头化解。全面推行“扫码维权”和“连心维权卡”,在企业和24个建筑工地发放千余份连心维权卡,实现网格员、联系方式、办理时限“三明确”,变“被动受理”为“主动上门”,帮助职工快速维权。同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在企业、建筑工地公示栏张贴100余份举报投诉平台专用二维码,同时将二维码发送至街道企业微信群,推动调解网上办,确保群众诉求“零”遗漏。二是多方联动,提质增效。坚持“系统管理,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基本原则,健全多部门协作“外循环”,深化劳动纠纷“1+X”机制,建立人社部门牵头,综治、信访、司法、规划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书记每月召集1次,制定计划、下发要点、分线调度,安排部署全处劳动纠纷摸排化解工作;对民生热线投诉以及社区、企业网格员提报的欠薪线索由人社部门每周牵头汇总梳理,“分级分类”建立台账,“一案一册”分析处置,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去年以来,共召开6次专题会议,解决各类矛盾纠纷52件。三是加大惩戒,形成合力。工作中结合构建诚信体系建设,将劳动人事争议解决纳入诚信体系建设重要内容,对守信企业给予激励,对失业企业予以惩戒。实行“黑名单”公示制度,对欠薪失信企业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进行公示曝光。同时,对涉及企业列入优秀企业评比“红黑榜”,不享受街道年底评优及优惠政策,让违法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三、以防为重、教育在先,增强法治意识。一是面对面宣传。将中心9名调解员分成三组,在全街道范围内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深入企业车间、建筑工地、村和社区开展劳动法律政策宣传,指导企业规范用工、依法依规缴纳社会保险、及时发放工资。在24个农民工集聚地,发放《劳动用工须知》等资料,提醒签订劳动合同,从源头上加强防范。今年以来,举办各类宣传活动5场次,发放资料8种,共1000余册。二是手把手指导。邀请市人社局专家每月到3-4家企业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围绕劳动用工风险预防处置、劳动争议调解方法技巧,引导企业依法管理、规范用人。同时,突出滴灌式与个性化调解互动融合,依托法制夜市、调解工作室等平台,把法治课堂搬进纠纷现场,拓展以案释法等方式,以法条破解案例,以案例诠释法条,突出调解一案、教育一片、平安一方效果。今年以来,共组织举办送法进企业活动3次。三是实打实培训。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社区、企业共 26人取得了调解员证。街道不断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邀请调解专家和律师到街道授课,使调解员懂方法、会技巧、有手段。通过“以案说法,观案学法”的培训方式,提升调解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今年以来,共组织培训2期,参加培训人数100人次。

 


信息来源:泰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