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3-03-07 15:33 浏览次数:

2022年,全市人社系统坚持“1221”工作思路,扎实开展机关作风集中整顿和“学党章、强党性、提效能、创一流”行风建设提升主题实践活动。市人社局荣获全市作风建设模范机关称号。在新华社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泰安借信用手段助力根治欠薪工作”入选2022年度中国城市信用建设十大成就。市人社局获评全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先进集体。泰安市被省就业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并给予500万元的就业补助资金奖励。省大数据局发文推广了泰安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社保待遇资格‘静默认证’”“全面深化数据赋能,推行免证即办‘无证明社保’服务品牌”2项“无证明之省”建设典型经验。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获得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单位”荣誉称号,被山东省人社厅表扬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部省对接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1.就业创业。全市新增就业4.96万人,就业局势保持稳定。顶格推进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全市共上岗3.31万人,有关经验做法被省委《今日信息》推广。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业品牌,印发《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创新提出打造“泰山伯乐”人力资源服务业品牌。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活动356场,提供岗位数10.6万个。招募“三支一扶”工作人员194人。拓展见习基地210家,提供见习岗位10303个,2294人参加就业见习,为581名见习人员发放见习补贴258.84万元。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900.7万元、创业担保贷款8.99亿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44万人次,发放培训补助405.94万元。推进鲁渝劳务协作,培训巫溪县农村劳动力309人,帮助巫溪县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1022人。成功举办第八届泰安市创业大赛,青年创意组参赛项目获得省级决赛特等奖。创业培训讲师杜娟在第三届马兰花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第6名成绩。马增俭获得“全国新星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称号。

2.社会保险。全市收缴养老、工伤、失业社会保险费132.6亿元,发放三项保险待遇167.6亿元。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为企业减负8.13亿元(降低养老费4.94亿元、降低失业保险费1.71亿元、稳岗返还1.48亿元),稳定岗位33.41万个。扎实推进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工作。开展精准扩面专项行动,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扩面3.12万人。全市快递网点595人优先参加工伤保险,1117个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全部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完成922名工伤职工、428名因病或非因工伤残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惠及全市35.2万名退休人员。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0元,惠及全市100.67万待遇领取人员。全年完成社保卡持卡520.62万张,电子社保卡签发达到475.45万人。深化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全市教育、民政、退役军人、工会等领域的163个单位通过社保卡“一卡通”平台发放了243项惠民惠农补贴,累计13.3亿元,惠及217万人次。

3.人事人才。引育集聚海外留学人员142人,引进大学生26078人、硕士1505人、博士86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465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59.67%。配合制定出台人才政策“加强版”和配套细则。举办“才聚泰安•链通未来”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人才赋能行动启动仪式,发布13条产业链756家企业人才需求16720人,160万人次观看启动仪式直播,新华社、人民网、香港商报、意大利新闻社等境内外媒体进行报道。市直及功能区共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00人。4家单位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企业获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新设立1个“博新岗位”,5名选手在2022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获得优胜奖及优秀项目。建设完善“人才金政服务平台”,2540人申请人才补贴2098.2万元。发放“山东惠才卡”14人次,“泰山人才金卡”46人次,发放高层次人才证书182人次,41家社会力量服务机构参与高层次人才服务。4家单位获批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1人入选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支持项目。1家企业入选2022年度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项目,获得省级建设经费20万元。18人获评“2021年度泰安市首席技师”,6名高技能人才获评“2021年度齐鲁首席技师”,2人获评“2022年度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开展“金蓝领”技师、高级技师培训,核准培训计划870人。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培训1400余人次。举办第19届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产生高级工2370人。拓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覆盖面,新增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构103家,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考核16736人次。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128名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发放春节慰问金12.8万元。率先建立事业单位招聘“全链条”防控机制,以“泰”安全为目标,以防范促公正、以规范促公平,建立“四全四稳”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聚力打造“招贤泰安•稳如泰山”特色品牌,有关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人社部官网推广。

4.劳动关系。扎实推进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支撑根治欠薪工作试点任务,开发建设“安薪泰山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与国家、省监管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在全国试点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有关经验做法被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领导小组简报及《中国劳动保障报》《省委今日信息》等推广。全市共计受理各类欠薪举报投诉案件9312件,其中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案件4781件,累计为9421名劳动者追回待遇8627万元,协调办结率100%;累计为602个项目51.9万人次代发工资40.9亿元。在全省率先将监管平台人工费补足差额调整为按拨付计划足额拨付,全年累计拨付人工费45.3亿元,同比增加51%。4个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被评为全省“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其中,泰山区财源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被人社部等4部门评为“2022年度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泰安市基层调解组织创建工作经验在《新华社-高管信息》《中国劳动保障报》《山东人社杂志》等媒体宣传。建立仲裁监察协调联动机制,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联动模式。全市仲裁机构及各类调解组织共受理案件3516件,仲裁结案率99.80%,调解成功率83.20%。深入推进“和谐同行”企业培育共同行动,打造“和谐同行•安如泰山”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品牌和工作新模式,22家企业、2个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园区,石横特钢被评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

5、人社服务。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人社服务,综合柜员年办件量达到7.2万件。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保持在99%以上。在全省率先推出“无证明社保”服务,97项社保业务全部“免证办”,相关做法被《山东新闻联播》报道。建立政策直达企业家服务机制,人社涉企政策出台后,由人社服务专员第一时间为企业家当面送达、当面宣传、当面解读。稳步推进“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一件事”集成办改革和劳动关系、就业、社保“三口合一”系统完善与推广。拓宽12333电话柜员受理民生服务事项范围,开展12333咨询服务数字化帮办,19项业务实现电话办理,12333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抽查考核居全省前列,12333综合接通率全省排名第一,《中国劳动保障报》以《有事我来办,百姓齐点赞》为题报道泰安市做法。市人社局驻市民之家窗口、12333电话咨询服务中心荣获“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样板间’”荣誉称号。


信息来源:泰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