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4-04-07 15:39 浏览次数:

2023年,泰安市人社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构建现代化人社服务新格局为基本方向,以“五个人社”建设为重要抓手,登高望远、奋力争先,担当作为、攻坚创优,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国数字化治欠试点顺利通过评估验收,相关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推广,入选2022年度中国城市信用建设十大成就;泰安市入选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连续两年入选全省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督查激励对象;社保卡“一卡通”应用、“静默认证”和“安薪泰山”等应用场景入选全省大数据创新应用典型场景。

1.就业创业。全市新增就业5.33万人,完成省下达计划的123.85%;城乡公益性岗位新增上岗人员3.34万人,完成计划目标105.33%。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工作专班,综合运用政策激励、品牌创建、考核评比等手段,强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招募“三支一扶”工作人员148人,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评选第三届泰安市“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每人发放奖励资金2万元。组织举办“山东省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暨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九‘+’计划”启动仪式和专题沙龙,邀请人社部、省人社厅领导及部分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机构负责人、人社服务专员参加。开展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等招聘活动415场次,提供岗位12.3万个。实施“社区微业-乐业泰山”三年行动,通过社区微阵地、微组织、微就业、微创业、微培训,打通基层社区就业微循环,推动社区就业扩容提质。探索建立“1+6+N”零工市场服务新体系,建设1个市级零工市场、6个县级零工中心、多个乡镇(街道)零工驿站,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提供精准服务。扎实做好鲁渝劳务协作工作,巫溪县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103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来鲁就业258人,培训巫溪县农村劳动力318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53万人次,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3万人次,落实职业培训补贴525.58万元。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7亿元。助力企业稳岗扩岗促进就业,推出“泰岗贷”专项贷款,为企业发放贷款8.5亿元。

2.社会保险。多举措做好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相关工作。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惠及37.2万名退休职工。调整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三项定期待遇,惠及职工5059人次。围绕健全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加大对企业指导力度,引导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共为35家企业进行企业年金备案。建设“退休一件事”线上统一经办系统,实现退休申报、退休资格确认、系统校验、待遇核定发放、结果反馈5个步骤统一经办,通过系统审核通过2万余人。扎实推进“精准扩面”行动,引导农民工、灵活就业等群体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扩面5.39万人。全年共分四批次为2580名工伤职工、分三批次为659名病退职工组织鉴定。延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3.07万家企业减负1.96亿元,向符合条件的8334名参保失业人员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9248万元。共为10554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861万元。持续推进建筑工程按项目参保和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全市共有828个建筑工程全部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启动社保卡“一卡通•泰好用”智慧惠民工程,建设政务办理、资金发放、养老医疗、智慧校园、文旅体验、公共出行“一卡通”和惠民生活“泰好用”“六通一用”应用场景,持卡人数达524.7万,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90.85%,处于全省领先水平,通过社保卡金融账户为325.4万人次发放惠民惠农补贴资金25.8亿元。积极构建以“静默认证为主、网上自助认证为辅、人工实地核实为补充”的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体系,全市静默认证率峰值达99.88%。

3.人事人才。顶格推进“登高望远 选择泰安”书记、县长高校行专项行动,开展活动78场次,设立引才工作站、青年人才驿站等59个,签署校(院)地合作协议140份,聘请人力资源副总48人、校园引才大使226人,相关经验做法被省委《今日信息》推广。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攻坚行动,组织开展泰安名校人才直通车等线下校园招聘活动、“百校千企”人才对接等线上线下引才活动148场次,引进海外人才155人、青年人才3.16万人。组织举办泰安市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征集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在内的海内外项目191个,经初选、初赛、复赛、决赛四个阶段,共有11个项目(团队)获得各类奖项,14个项目(团队)分别与链上企业和产业园运营方成功签约。健全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严密组织2023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全市共招聘3974人。完成215个市直事业单位,共计1.7万余人的年度考核奖励工作,其中核定优秀档次工作人员3873人,授予219人记功奖励。探索推进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为28家自主评价企业增设特级技师级别,7名高技能人才评选为2022年度“齐鲁首席技师”,选拔推荐产生20名“2022年度泰安市首席技师”,1家企业获评“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推动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提质扩面,新增自主评价备案企业52家,新增高技能人才8240人。组织参加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取得2金1银1铜12优胜奖。落实人才政策“加强版”,为18名高层次人才发放“山东惠才卡”,为386名高层次人才发放“泰山人才金卡”,为353名高层次人才发放“高层次人才认定证书”,为3706名青年人才申报生活和购房补贴4196.86万元,打造“泰爱才”人才服务品牌。加强博士后工作建设,4家单位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单位获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争取新设站补贴等省级以上资金共计116万元,组队参加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获得1银、4铜、2优胜奖的历史最佳成绩。新增1家省级专家服务基地,获批2个省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项目。深化职称制度改革,2名专业技术人才入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人员。持续推进“专精特新”企业职称申报评审专项行动,共评审通过66名高级工程师、6名正高级工程师。

4.劳动关系。出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20条措施,年内计划打造暖“新”驿站228个,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家门口”便捷服务。建立企业薪酬调查信息发布制度,集中开展2023年企业薪酬调查工作。发布2023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上调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进一步畅通“线上线下”一站式维权渠道,线上,市县两级同步开发上线维权“二维码”,线下张贴维权宣传卡11万余份。积极推进全市基层调解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23年全市新建标准化调解组织16家,其中4家被认定为省级标准化调解组织。基层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列入省厅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试点。联合市司法局、市总工会等5部门转发《关于实施农民工劳动争议速裁机制提升工程的通知》,畅通农民工群体维权渠道,促进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提质增效。开展“护薪农民工·仲裁工地行”活动,提升调解仲裁工作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维权效能。全市仲裁机构及各类调解组织共受理案件4017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5521.46万元,仲裁结案率100%,调解成功率86.57%。在承担国家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支撑根治欠薪工作试点、省根治欠薪数字监管试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建设“安薪泰山”智慧监管平台,被列为今年市委市政府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之一,平台实现纵向与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联通,横向与市级行政审批、住建、大数据、社保以及银行、保险公司等业务系统联通。累计化解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12345等渠道欠薪线索8900余条,按期办结率100%,通过省监管平台累计拨付人工费142.2亿元,为235万人次发放工资131亿元。

5、人社服务。推进人社业务“就近办”,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等方式将46项高频服务事项进驻8家商业银行、376个银行网点。推进人社业务“智能办”,开通12333人社热线电话柜员服务,开发数字视频帮办、智能呼叫系统,在12345政务热线增设“人社服务专席”,线上受理19项高频服务事项。12333接听群众来电22.73万个,满意率达100%,人工接通率99.72%,列全省第1位。推动“一件事”集成办,在山东政务服务网“泰安”版块上线了“灵活就业一件事”、“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员工录用一件事”。推进人社业务“无证办”,扩大电子证照证明应用范围,在全省率先推出“无证明人社”服务,172项人社业务实现“无证办”。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综合柜员制服务,将上下游关联业务进行串并联,推进“一链办理”“一次办好”,综合柜员年办件量达7.2万件。

信息来源:泰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