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人社局健全“566”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就业服务质量提升
发布日期:2021-11-15 15:11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稳就业、保居民就业的决策部署,推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泰安市人社局制定下发《关于健全“566”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作方案》,聚焦“五类人员”、采取“六种途径”、强化“六项措施”,确保就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聚焦“五类人员”,明确服务群体

一是抓好青年群体就业。扎实开展“360”全程就业服务行动,深入实施大学生“三个一”能力培养计划,引导鼓励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二是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及时办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积极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大幅增设乡村公益性岗位,最大限度缩短失业周期。三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积极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近就地组织开展专场招聘会,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水平稳中有升。四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转岗就业。聚焦失业风险较高的重点地区,稳妥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岗位开发供给,落实失业保险待遇和稳岗返还政策,防范化解集中失业风险。五是关注老年就业群体就业。针对老年群体不同的就业意愿、能力与困境,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就业支持,避免简单“一刀切”,排除在就业服务之外。

采取“六种途径”,拓宽服务渠道

一是打通基层服务渠道。积极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四级服务体系,打造贯通上下、覆盖全域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二是发挥人社服务专员作用。建立与群众沟通调协机制,及时梳理汇总群众遇到的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就业难题。三是发挥网格员作用。全面摸清辖区居民技术特长、培训愿望、就业需求等信息,根据群众需求,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帮办代办、技能培训、创业引导和就业帮扶等多项行动。四是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失业人员摸排走访和就业服务,帮助失业人员推荐就业。五是发挥部门、社会组织作用。通过开发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社区安保、保洁绿化等岗位,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六是发挥信息化、大数据作用。推行“互联网+就业服务”,实现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获取就业信息、申领就业补贴等全程网上办理,用信息化手段,弥补基层就业服务力量不足问题。

强化“六项措施”,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全面摸清底数。广泛发动街道社区,依靠基层就业服务专员、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楼长,深入摸排、全面掌握辖区劳动力数量、性别结构,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明确下步就业服务的重点。二是推动服务下沉。集合整个就业系统力量,扎到基层,沉到社区,面对面了解失业人员就业需求,主动上门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培训,让就业服务直达基层。三是整合服务资源。大力印制就业服务明白纸,张贴到辖区所有城镇社区、住宅单元,把就业服务送到社区、送进楼洞。四是开展结对帮包。对失业人员较多的社区,长期失业人员、大龄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建立结对帮包机制,帮助社区、失业人员拟定就业计划、提供就业支持,最大限度消减失业人员。五是加强就业援助。对符合就业援助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登记服务范围,建立援助台账,精心组织实施专业化和个性化就业援助。六是创新服务手段。充分发挥泰山“集结号”“就业泰安”抖音平台等线上平台作用,开辟线上服务渠道,打造泰安就业服务新品牌。依托各类群体,建立用工服务群、高校毕业生服务群等微信群,及时在群内推送我市就业创业惠民政策清单,征集汇总求职需求,为企业及群众提供实时在线服务。


信息来源:泰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