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多元化化解劳动人事争议,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近年来,肥城市人社局积极应对改革深化、贸易摩擦、疫情防控给劳动关系和谐带来的压力,不断完善多元化化解机制,加强仲裁调解效能建设,狠抓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取得积极效果。
固基础,不断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一是抓建设规范。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要求,肥城市人社局印发工作规范,积极协调争取,开展督促检查,逐步实现基层调解组织标识、名称、工作程序、工作职责和调解员行为规范的统一。参与建立全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目录,筛选本地区比较成熟完善的调解制度文件汇总和推行。2021年,按照打造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目标要求,重点打造泰安市级2家、肥城市级10家标准化调解组织,并积极推荐争创省级调解组织。二是抓业务培训。除每年组织调解员、仲裁员参加省市的业务培训班外,肥城市人社局连年组织开展全市人社工作业务培训,组织企业及镇街劳资人员、兼职的调解员仲裁员集中学习,开展业务研讨,提升工作水平。抓典型带动。以鲁泰科技有限公司、安庄镇人社所获评全省劳动调解示范单位,安庄镇、石横镇获评泰安市2021年度标准化调解组织为契机,学习外地和本地先进经验做法,开展现场观摩学习和工作交流,先进带后进,整体促提升。印发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实施方案,多形式促进基层调解工作开展。目前,全市15个镇街区依托人社所全部设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全市共建立各类基层调解组织550个,聘请专(兼)职调解员2900余人,形成全方位覆盖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网络。
重调解,不断强化劳动争议全程调处、多元调处。肥城市人社局坚持“鼓励和解、强化调解、加快仲裁、衔接诉讼”方针,推行争议案件“立案前、开庭前、裁决前”全程调解,落实首问导诉、一次性告知、重大疑难件会商、调解建议书、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案件评审、仲裁专递送达等工作制度,健全专业性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抓质效,强服务,提升仲裁调解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提高仲裁公信力。近三年来登记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共计1200余件,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尽快进入调解仲裁程序,快调、快裁、快结,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出具法律文书,引导其进入其他救济渠道。调解及撤诉结案率超50%,按期结案率100%。
拓平台,深入推行“互联网+调解”模式。肥城市人社局把开展线上调解、“互联网+调解”作为新的工作着力点,也作为提高调解工作效率、加强人社系统行风建设、推进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推行不见面服务的工作新模式。积极做好“互联网+调解”平台用户设立分配、网上业务培训工作,在各镇街区均规范设立启用市、镇两级网上调解平台的基础上,逐步向企业延伸,督促规模企业设立启用调解平台。各镇街区加大宣传,引导辖区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通过网上调解劳动争议,大大方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促进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介入和化解。
求创新,持续推行仲裁社会监督员制度。肥城市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引入社会力量监督仲裁工作、提高仲裁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一是公开招聘社会监督员。根据全市骨干企业发展状况及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需要,在全市骨干企业的法人代表、人力资源分工负责人、劳资科长、事业单位分工负责人及镇街区人社所长中,前后两批聘任50名社会监督员,向社会监督员颁发聘书。实行以会代训和专题培训,帮助社会监督员提高履职尽责能力。二是继续推行庭审邀请旁听活动。选择社会关注度高、对企业指导意义大的热点、焦点争议案件,邀请社会监督员参与旁听,从而以案说法,警示用人单位依法管理,规范管理。近几年组织社会监督员庭审旁听案件60余次,参与旁听人员720人(次)。通过参与庭审旁听,对劳动争议加强防范,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受到社会监督员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三是推行信息双向沟通和风险提示机制。发挥社会监督员的沟通桥梁作用,将企业行业的劳资纠纷、矛盾隐患及时向上传输,及早引起重视,采取应对措施;将上级政策、仲裁机构建议及主管部门指导意见向下反馈,共同把矛盾隐患化解于初始阶段。
强协作,健全多元化协调化解机制。一是持续推行三方协调劳动关系会议制度,组成三方会议的市人社局、总工会、工信局协作配合,各方明确分工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三方会议,明确每年各自承担的工作重点和协调内容。三方机制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三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加强联系协作,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共同用力,尤其是在指导企业理顺劳动关系、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与人民法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平时加强联系沟通,联合开展典型案例研讨,统一裁审标准,力求裁审衔接,裁审一致。三是与司法局联合推进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援助。健全劳动关系调处机制,充分发挥调解仲裁和法律援助职能作用,通过法律援助,保障劳动者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优服务,不断优化劳动合同管理等基础服务。规范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可从源头减少和避免矛盾纠纷发生。为此,肥城市人社局做好劳动合同文本和集体合同审查,对企业自行拟订的劳动合同和协商订立的集体合同进行合法性审查,发现和纠正合同中的违法条款,对劳动合同中不完善的地方及时提出修改建议,提示企业树立民主管理意识,按照民主程序协商订立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合同、女职工保护专项合同。督促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签订。市人社局与市总工会联合开展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签订专项行动,督促未签订集体合同的规模以上用人单位新协商签订集体合同120份,提高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实行合同业务全程网办。积极服务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企业用工备案、增员减员、集体合同审查等业务网上办理,实行网上审查与窗口办理相结合,窗口办理与后台补正相结合,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提高了效率。对企业一次性规模解除和经济性裁员实行审查制度,防止企业因经济效益下滑大批清退职工,影响社会稳定。开展劳动关系风险调研。结合中美贸易摩擦、新旧动能转换、环保治理、新冠疫情等新形势,开展多形式的劳动关系风险调研,深入镇街和基层企业调研了解情况,与工信、商务等部门沟通配合,及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可能发生的风险,向企业和上级部门提出意见建议,使隐患早发现、早化解。
(本文刊登于《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年第12期,作者单位:肥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