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2-04-06 14:35 浏览次数:

2022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系列部署,按照登高望远、奋力争先的要求,以“1221”的工作思路推进全年各项工作。即:学党章、强党性、提效能、创一流一项主题实践活动引领,确保党的建设、行风建设、人社业务融合推进;产业链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轮创新协同驱动,确保产业链工作和正常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协调推进、齐头并进;业务风险、廉政风险两条安全底线兜底,确保业务工作安全、党员干部队伍安全;建立一套推进机制保障,确保形成合力、催生动力、激发活力,全力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党建引领,统揽工作全局

以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诞生100周年为契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市人社系统组织开展学党章、强党性、提效能、创一流行风建设提升主题实践活动,统揽人社部门党的建设、行风建设、人社业务工作全局。

(一)把握指导思想。开展学党章、强党性、提效能、创一流行风建设提升主题实践活动,要以学习党章、尊崇党章为主线,以锤炼党性、提升效能为关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守好意识形态阵地,以学党章增强党性,以强党性提升效能,以优质效能促进全市人社整体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五个一流目标,即:锻造一流队伍,建设一流行风,提供一流服务,争创一流业绩,树立一流形象。

(二)抓实规定动作。认真开展我来学党章、我来读党章、我来讲党章、我来守党章活动,不断强化政治业务学习,让全体党员干部真正达到思想受洗礼、灵魂有触动、精神受鼓舞、能力得提升。开展人社干部亮身份”“晒承诺”“进基层等主题实践,强化宗旨意识。对照党章要求,认真检视自身存在的差距,列出问题清单,挂账销号整改。聚焦企业群众需求,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完善人社先锋评树机制,开展流动红旗党支部”“党员标兵评选,积极参与百名科长大家评,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三)强化作风建设。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实施行风建设提升行动,巩固行风建设成果。常态化开展人社干部走流程,优化政策制定最初一公里,打通政策服务落实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综合柜员、我来办服务模式,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审批、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加强窗口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比武,培育更多人社知识通。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组织开展服务评价和调研暗访,提升窗口服务质量。

(四)提升服务质效。深入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深化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务,拓展爱山东”APP、微信公众号办事大厅等功能应用。推广政策找人”“静默认证等人社服务新模式,实现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常态化。落实全市人社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聚焦企业发展要素资源保障,聚焦企业群众关切,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

(五)推动创先争优。锚定进八争五奔前三目标,对标先进地区,不断推进改革攻坚,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位次前移。扎实推进县市区(功能区)人社工作攻坚突破项目专项行动,示范带动全市各项人社工作攻坚克难、创新突破。努力提升文明创建、安全生产、疫情防控、信访维稳、政务公开、人社法治、信息宣传、规划统计、表彰奖励、后勤服务等工作水平。

二、坚持双轮驱动,推动协同发展

实行产业链工作和人社业务工作协同推进,用攻坚的态度、创新的办法抓紧抓实,强力推进,通过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就业链,通过优化提升人才链、就业链促进产业链发展。

(六)全力服务产业链发展。聚焦全市13个产业链(集群)发展要素保障,实施人社赋能助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专项行动,树立企业负责茁壮成长,部门负责阳光雨露的理念,实施用工保障春风行动、人才支撑雨露行动、社保服务暖阳行动、劳动关系沃土行动、专员服务滴灌行动,全力服务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紧盯人社部门牵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集群),编制发展计划,协调解决问题,抓好项目策划招商、建设推进以及企业技改扩规等工作。加强与纺织服装产业链(集群)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工作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推进措施,形成工作合力。

(七)千方百计稳就业保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继续将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放在首要位置,深入实施创业泰山·乐业泰安行动,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以上。强化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扎实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

(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扎实做好工伤预防工作落实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九)加强人事人才工作。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丰富扩展职称评价方式,加强下放职称评审权监管。持续做好海外留学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等人才的引育留用工作,不断壮大全市人才队伍。扎实推进技能兴泰,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育壮大行动。强化高层次人才优质服务,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标准化提升行动,打造才聚泰安、链通未来人才服务品牌。

(十)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优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加强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导,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开展重拳治典执法整治专项行动,组织企业守法诚信评价,加强常态化巡查,定期发布劳动保障重大违法案件和失信联合惩戒名单,依法依规进行限制和公开曝光,形成有力震慑。扎实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推进互联网+调解仲裁。打造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深化仲裁要素式办案方式改革,加强裁审衔接,提升仲裁终结率,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坚持兜牢底线,确保安全稳定

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加强综合研判,强化应急处置,守牢安全底线。

(十一)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

(十二)防范社保基金风险。

(十三)防范考试鉴定风险。

(十四)防范农民工欠薪风险。

(十五)防范廉政建设风险。

四、坚持完善机制,强力推动落实

聚焦沟通不畅、协调不顺、落实不力等问题,不断完善工作推进、外部联动、内部管理等工作机制,以强大工作合力推进工作落实。

(十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对产业链工作、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人才工作专项推进等重点工作,坚持专班推进机制,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攻坚。

(十七)完善外部联动机制。加强省市县联动、部门联动,统筹政策、资金、项目等要素,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发挥好市就业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市功勋荣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探索建立全市层面青年人才引进工作机制,高位调度,合力推进各项工作。完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裁审衔接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仲裁监察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维护劳动关系公平正义。

(十八)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各项人社业务、人社服务、行政执法流程,防范工作风险、提升服务效能。完善人社服务窗口局领导带班、首席专员值班、人社服务巡察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人社窗口服务水平。

信息来源:泰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