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服务创新案例展播】岱岳区组拳发力激活人才引擎 赋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12-27 11:00 浏览次数:

编者按: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根本,是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更能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近年来,市人社局以打造“泰爱才”服务品牌为抓手,聚焦企业和人才关心的“关键事”,用心用情构建最优人才服务生态。即日起,我们将选择全市人才服务典型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旨在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领,引导全市人才服务工作者以奉献为笔、汗水为墨,书写人社服务新篇章。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泰安市岱岳区围绕“4+X”产业体系发展方向和重点企业需求,聚焦引、育、留等关键环节,坚持组拳发力,提升服务质效,持续优化环境,激活人才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

筑巢引凤,打好“引才”组合拳。坚持“量体裁衣”,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广开渠道招引人才。2023年以来,岱岳区共引进青年人才7000余人。一是拓清需求底子。主动靠前服务,开展规上企业、重点在建项目用工需求调查,建立重点企业用工清单、劳动力供给清单“两张清单”,精准开展引才工作。二是丰富引才渠道。自去年以来,岱岳区线下举办“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86场次,参与企业1500余家。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招聘网站等平台发布“就业有未来”招聘信息159期次,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8000余人次。同时,创新推出“人社探岗”直播活动15期。三是加强校企对接。连续两年举办“书记区长高校行”活动,组织重点企业赴23所高校开展专场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2000余人;举办岱岳学子看家乡、暑期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促成校地企共建青年人才驿站等合作平台4个,签署校地、校企合作协议9份。

厚植沃土,打好“育才”组合拳。聚焦“提技能”,健全终身培训制度。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引导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有12家企业通过开展新型学徒培训,累计培养技能人才704人。有3家企业通过实施“金蓝领”培训工程,累计培养技师、高级技师442人。今年又有两家企业与泰安技师学院签订协议,开展“订单班”培养方式培育技能人才。聚焦“搭平台”,加大培育培养力度。坚持以赛促学、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牵引带动作用,将技能大赛成果转化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金钥匙”。今年全区职业技能大赛共设置工种项目4个,300名选手参赛,通过大赛产生高技能人才255人。目前岱岳区已连续举办16届区级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大赛累计培育高技能人才1.32万余人。同时,积极承办并推荐参加市级大赛。今年岱岳区共有8家单位报名参加,竞赛工种13个,产生高技能人才1593人。岱岳区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申报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人才积极申报,对重点企业采取“一对一”跟踪服务,做到流程简化、随时受理。今年新增2名岱宗人才、1名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2名齐鲁首席技师。截至目前,岱岳区有齐鲁首席技师7人、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聚焦“畅通道”,拓宽人才培育维度。岱岳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工作,把技能人才评价权放给企业。目前,备案自主评价企业42家,累计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万余人次。高标准推进“新八级工”制度。在企业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职业技能等级序列,进一步延伸了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目前已有2家企业成为特级技师自主评价试点单位,山东如意的王文革是我市首个经企业自主评价产生的缝纫工特级技师。

拴心留人,打好“留才”组合拳。人才引得来,关键还要留得住。一方面,深化与区内重点企业联系沟通,及时为其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申报“山东惠才卡”,今年为符合岱宗人才、泰安市高层次人才等3人申报“山东惠才卡”。另一方面,做好协调联动,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在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社会保险服务等方面提供贴心的服务与保障,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提供“一对一”服务,切实解决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后顾之忧,努力提升人才的幸福指数,增强人才的归属感、使命感,让人才真正留得住、用得好,打造“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创业局面。(供稿:岱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信息来源:泰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