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9000043412754/2022-0010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发布机构 泰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文件编号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有  效  性 成文日期 2022-06-08 废止日期

泰人社发〔2022〕3号关于印发《全市人社系统赋能助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3-21 09:45 浏览次数:

泰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泰人社发〔2022〕3号

泰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全市人社系统赋能助力新型工业化

强市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泰安高新区、泰山景区、徂汶景区人力资源部,局机关各处科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全市人社系统赋能助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泰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3月17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科室: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科)


全市人社系统赋能助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泰安经济发展实际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市人社系统强化服务保障的中心工作。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能作用,服从服务于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大局,决定在全市人社系统开展赋能助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专项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立足人社部门要素保障和服务职能,树立“部门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的理念,以赋能助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市人社系统“学党章、强党性、提效能、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登高望远、奋力争先,实施“五大行动”,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贡献人社力量。

二、目标任务

坚持以服务产业链上企业为宗旨,把人社部门职责贯穿助企强链全过程、各方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妥善解决企业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企业满意为目标,厚植企业发展沃土,助力企业行稳致远。“十四五”期间,持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其中,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提高就业质量,实现单位新就业人员初次参保率达到90%以上;强化技能提升培训,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其中,2022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其中,2022年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3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9.2万人,其中,2022年,为各产业链上企业引育高技能人才3000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3%以上。

三、主要内容

(一)实施用工保障“春风”行动。建立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机制,对接13条产业链链上企业,精准摸清企业用工需求,最大限度解决企业用工问题。

1.建立两项清单,摸清企业供需现状。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清单。通过采取主动上门、电话联系、集中座谈、对接产业链专班等方式,全面掌握各产业链上企业缺工需求情况,深入了解企业缺工原因,摸清企业招工用人计划,同步建立企业缺工需求清单,做到企业缺工规模、人员类型、技能要求、薪资水平“四清”。建立有就业需求的劳动力供给清单。及时搜集梳理省、市、县各级公共招聘网求职信息,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摸排登记,加强与当地教育部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资源共享,了解劳动者求职、失业人员登记等信息,动态掌握本地人力资源现状,建立本地区人力资源供给清单,并及时与缺工企业清单匹配。

2.组织专场招聘,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在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根据各产业链上企业用工需求,组织企业专场招聘。在日常招聘活动中开设重点企业招聘专区,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求职、用工对接平台。开通就业直通车,根据产业链上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分行业、分领域组织进高校、技工院校开展招聘活动,为企业和毕业生搭建对接桥梁。

3.创新服务模式,拓展企业用工渠道。建立重点企业日常联络机制,将“泰山集结号”向各产业链上企业推送,开设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专栏,定期发布企业岗位用工信息。重点组织对规上企业,通过“就业泰安”官方抖音号等渠道,开展“直播带岗”进企业活动。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员、协理员的作用,为缺工企业及时向居民推送岗位信息,动态掌握居民的求职需求,打通企业用工“最后一公里”。

4.引导社会力量,提供人力资源供给。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各产业链上企业进行对接,达成劳务合作意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时为缺工企业发布岗位需求信息,将掌握的求职信息资源,精准推送给缺工企业,为企业招工用工提供服务。年内,组织200家市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产业链上缺工企业签订合作意向,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二)实施人才支撑“雨露”行动。年内,为各产业链上企业引进青年人才4000人,引育高技能人才3000人,开展各类引才招聘活动50场以上,完成企业职工培训20000人次,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标准化提升行动,打造“才聚泰安、链通未来”人才服务品牌。

5.引育企业技能人才。落实“一企一策”,加快推进高层次技能人才引育,推动校企合作、“金蓝领”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向纵深发展。强化技工院校和企业专项对接,联合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定向为各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组织各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利用企业现有师资力量开展自主培训,或通过市定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有需求的企业开展培训。年内,组织开展岗前培训8000人次、在职职工培训12000人次。

6.集聚企业青年人才。紧贴产业链上企业需求,组织开展急需、紧缺人才专项调查,建立人才需求目录,全方位、立体化搭建人才引进桥梁。落实“创业齐鲁计划”“海归英才汇聚计划”,针对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泰安-名校人才直通车”“才聚泰安 共创未来”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0场次,为产业链上企业引进急需、紧缺各类青年人才。

7.深化企业人才自主评价。组织产业链上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落实高层次人才和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加快推动企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深度融合,年内,组织召开各产业链上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推进会不少于10场次,新增自主评价备案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100家。到2023年,实现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自主评价备案全覆盖。

(三)实施社保服务“暖阳”行动。认真落实国家社保减免政策,全力为企业减负。优化社保经办流程,提高服务企业质效。

8.落实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负。严格落实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下调、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惠企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各产业链上企业申请办理缓缴社保费、延缴养老保险费、缓缴滞纳金等服务事项。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启动稳岗返还工作,全力落实社保补贴政策,为企业减负。

9.优化经办服务为企业提速。推行人社全领域综合柜员流程再造,打造为企服务窗口综合柜员,为企业提供142项无差别无证明无障碍人社服务。建立为企服务流动综合柜员队伍,为有需求的企业上门提供服务。在大厅创设“我来办”服务专窗,专职接待企业、帮办代办等服务事项。

10.保障职工权益为企业赋能。为各产业链上企业职工办理社保增减员、社保费征缴、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服务,积极提供工伤报销、失业金发放等员工保障,助推企业发展。确保产业链“链主”企业和“双50强”企业职工社保卡持有全覆盖,新参保员工送卡上门,职工窗口换领社保卡即时制发、网上申请免费邮寄到家。

(四)实施劳动关系“沃土”行动。年内,选取100户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主动上门点对点用工指导培育服务,认定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业园区)30家,培育10家标准化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11.强化和谐建设,为产业链上企业发展营造和谐氛围。深入推进省、市“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对各产业链上企业持续开展“和谐同行”企业共同培育行动。落实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联合激励机制,针对产业链上企业聚集园区,开展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业园区)评价认定工作。

12.强化行政执法,为产业链上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柔性执法,加强对各产业链上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指导,快审核、快调查、快处理。通过线上渠道及时有效地为各产业链上企业生产经营、争议纠纷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举报投诉进行妥善处理。年内,确保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不低于96%。

13.强化调解预防,为产业链上企业发展减负解忧。强化源头预防和调解,指导各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争议预防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将更多劳动争议化解在源头和萌芽状态。发挥调解组织化解争议“前哨”作用,调解成功率保持在65%以上。

(五)实施专员服务“滴灌”行动。组织人社服务专员,对接产业链上企业提供人社专项服务。

14.建立“一企一清单”服务台账。在市直人社系统,明确13位人社服务专员作为联络员,分别对接13个产业链专班;针对各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从县市区(功能区)、乡镇(街道)人社系统工作人员中组建人社专员服务队,分别建立包保服务企业清单和专员服务项目台账,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建立服务专员和企业“一对多”政企直通模式,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缺工招聘等相关问题和矛盾,为企业提供零距离、保姆式全方位人社服务。

15.实行企业服务网格化管理。按照“网络化”“网格化”服务要求,市、县、乡镇(街道)人社系统三级联动,划分人社服务网格,形成“倒树形”三级人社服务网络。市直“人社服务专员”重点对接各产业链专班,县市区(功能区)、乡镇(街道)“人社服务专员”,按照“属地”原则,主要对接服务链上企业、产业龙头以及“双50强”和规上企业,确保实现“人社服务专员”重点企业全覆盖。

16.建立政策直达机制。梳理各项人社惠企政策,形成政策包,定期针对不同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举办人社政策解读培训班,通过线上线下开展送政策入企业活动。开展岗位练兵,通过组织培训、比武、竞赛等活动,提升人社业务经办水平。优化政策落实经办流程,通过大数据比对,实施“静默认证”“免申即享”等服务,确保惠企政等落实服务落地。

17.打造线上“我来办”服务品牌。依托12333咨询热线,加强对话务人员专业培训,建立线上服务企业专员,加强企业联络服务效能。深入打造线上“我来办”服务品牌,在线宣传人社政策,解答企业咨询,反映相关诉求,直办相关人社业务,搭建线上人社与企业沟通桥梁。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上下共振联动。赋能助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专项行动是人社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行动,全市人社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人社局成立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工负责同志和县市区(功能区)人社部门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局相关处科室、局属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按照局科室、局属单位职能下设9个工作组,具体落实赋能助力专项行动各项任务。市、县两级要同频共振,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各县市区(功能区)要对应市里做法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形成上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

(二)强化沟通会商,及时纾难解困。各工作组要按照服务职能,定期与各产业链专班、产业链上重点企业对接,建立产业、企业问题清单。定期组织召开各产业链专班、重点企业相关人员参加的问题会商会,研究解决产业、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尽力尽快为产业、企业发展纾难解困。

(三)明确任务清单,加强调度督导。市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定期对照赋能助力专项行动任务清单,对落实情况进行调度通报。强化对县市区(功能区)工作的指导力度,定期召开座谈会、分析会,及时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四)注重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各类数字媒体平台,强化对赋能助力专项行动的宣传,及时发现并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在全市人社系统形成人人都为加快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的浓厚氛围。

    附件:

附件1.泰安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赋能助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职责任务.doc

附件2.全市人社系统赋能助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专项行动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台账.docx


    相关解读:http://rsj.taian.gov.cn/art/2022/3/21/art_167528_10296338.html


信息来源:泰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闭
打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